女穿雨衣就诊忧染新冠肺炎 医:五字诀安定身心

台湾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下,虽然防疫有成、团结抗疫,但是传染疾病仍为民众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及心理恐惧,进而引发恐慌性购物、社会污名化与歧视等事件。日前一名55岁的陈小姐,向东元医院精神科求诊指出患有长期失眠的困扰,且容易心悸、喘不过气、头晕、胸闷,情绪持续紧绷无法放松,甚至无法专注连带影响工作,经寻求家医科、胸腔科、心脏科医师协助,但各种检查却都是正常。在医师详细问诊之下,才知道自己得了焦虑症,经过药物治疗、医师问诊及生活调整后,已经恢复稳定的情绪和正常生活。
陈小姐再次回到精神科回诊时,已经出现极度焦虑与情绪低落的状况,问诊时坚持戴著安全帽、身穿雨衣、戴著手套,甚至不愿坐在诊间椅子上,因为非常担心自己会被传染新冠肺炎(COVID-19),且忧虑的情绪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无法控制。
东元医院精神科张梦涵医师表示,在面对宛如“世纪瘟疫”般的新冠肺炎(COVID-19),对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感、人际间被迫减少互动、减少休闲娱乐、失去工作等长期且巨大的压力之下,罹患“焦虑症”及“情绪疾患”的个案也迅速增加。为了协助大家减低在疫情之下的焦虑感,可利用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推广的五字诀“安、静、能、系、望”,盼让大家在压力之下能安定自我、调适身心。
1. 安(safety):促进安全。安全是最重要的。平时养成戴口罩、勤洗手,自我健康监控与环境卫生注意,适当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。
2.静(calming):促进平静镇定,调适自己的情绪与正向思考。可以尝试深呼吸、冥想、瑜珈、听音乐、阅读、睡觉、运动等。
3.能(efficacy):提升效能感。即使在隔离之下,掌握自己能做的事情,创建规律的作息,找回自我控制感。
4.系(connectedness):促进联系。可利用现今方便的网络与社群媒体等,注意各种关于疫情的正确信息,也透过视讯或电话,维持与他人之沟通,获得心理上的支持,也要记得多多关心周遭的亲友。
5.望(instilling hope):灌注希望。避免过度暴露/关注于COVID-19的负面信息,并要确认消息来源,如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发布信息为准,善用1922防疫咨询专线、安心专线(1925)等。
COVID-19防疫时代,精神科张梦涵医师提醒防范“心灵的病毒”,可多加利用“广泛性焦虑症筛检量表”自我评估。若察觉自己或周遭亲友开始出现难以控制的焦虑,或找不出原因的身体症状,如:头痛、头晕、胸闷、喘不过气、肠胃不适、坐立不安、持续紧张、肌肉紧绷、易怒易烦躁、无法专心、睡眠障碍等,已影响生活或工作;甚或出现情绪低落、快乐不起来、持续的负面想法、死亡意念等,建议及早就诊精神科(身心科)咨询,由专业的医师与心理师协助度过难关。